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56.8萬件,同比增長16.9%;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38.5萬家,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60.5萬件,占國內總量的七成以上;2022年5月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以來,我國申請人月均提交外觀設計國際申請超過150件,位居全球前列……
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2023年上半年知識產權工作新聞發布會,其中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主要知識產權指標呈現出五方面特點,即國內專利商標擁有量穩步提升、擁有專利的創新型企業數量增長較快、數字技術領域專利儲備進一步加強、我國申請人向外知識產權申請更加活躍、我國知識產權進出口規模保持穩健增長。
“今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各地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發揮知識產權在支撐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知識產權指標運行平穩,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在發布會上介紹。
高增速,撬動數字經濟
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增速前三的技術領域為計算機技術管理方法、計算機技術和基礎通信程序,分別同比增長56.6%、38.2%和26.0%,增速遠高于國內平均水平20.4%,為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專利創新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為160.0萬件,其中國內127.3萬件,國內與國外在華專利數量總體呈現‘八二分’的格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2016年至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速達18.1%,是同期我國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年均增速的1.5倍。
在做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及關鍵數字技術專利的統計監測工作的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扎實探索構建數據知識產權制度,通過在8個地方開展數據知識產權工作試點,著力推動地方數據知識產權在制度建設、登記實踐、權益保護、交易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試。
文章來源:知識產權報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