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金稅三期*后,稅務局搞起了大數據,嚇到了一片企業。據說搞了個稅務強風設備,而且是裝置的,差點就被預警了,然后被稅務約談了!今天就來談談企業的稅務預警的問題。
稅務局每月會根據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問題,計算各個行業的稅負。各個行業稅負可能每月都有一些小變化,并不是一個通常不變的值。
經濟世界各地,每天都是變化的,各個行業的稅負也是變化的,所以系統會每月自動進行一次行業稅負率的評估和預測。所此后面說明了的稅負率僅僅是個參考!做財務,就別想一勞永逸!
稅務局分析的目的是通過企業某期與上期或同行業的稅負率的比較,判斷企業是否隱匿銷售少計銷項稅額或多計進項稅額。如果計算出來你所在的企業增值稅稅負率異常,稅收版主可能就要出門來拜訪,或請你過去吃飯了。
知己知彼,不須百戰百勝。來看看幾個兒科的預警式子!
1、應稅銷售額,取自《增值稅納稅申審計》。
應稅銷售額同比增長=(本年累計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累計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累計應稅銷售額×*。
2、進項稅額,取自《增值稅納稅申報表》。
進項稅額同比增長=(本年累計進項稅額-上年同期累計進項稅額)÷上年同期累計進項稅額×*。
3、應納稅額,取自《增值稅納稅申報表》。
應納稅額同比增長=(本年累計應納稅額-上年同期累計應納稅額)÷上年同期累計應納稅額×100%。
4、彈性系數:
(1)抵扣彈性=進項稅額同比增長÷應稅銷售額同比增長×*。
(2)稅收彈性=應納稅額同比增長÷應稅銷售額同比增長×*。
提示:位數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不給點誠意啊,所以都有彈性的系數進行調整。
5、稅負率的計算
(1)市場企業:某末期增值稅“稅負率”=當期各月“應納稅額”累計數÷當期“應稅銷售額”累計數。
(2)“免抵退稅”企業:某時期增值稅“稅負率”=當期“各月應納稅額累計數”÷當期“應稅銷售額”累計數={當期各月[“銷項稅額”-(“進項稅 額”-“進項稅額轉出”)-“上期留抵稅額”]累計數+當期“簡易征收前提應納稅額”累計數-當期“應納稅額減征額”累計數}÷當期“應稅銷售額”累計 數。
稅負率差異=稅負率-上年同期(或行業平均)稅負率。
對很低行業稅負限額或低于預警下限的企業,為稅負率異常,稅務機關會對預警異常的企業進行納稅評估。當然,因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利潤情況等各有差異,每戶企業的稅負率也會不同。
并不是只有稅負低了,稅務才關注你,企業的稅負高了,也會納入評估識別,看看你們企業干的什么生意?
納稅預警是何方神圣?
此處只談干貨,從稅法的角度進行分析,大數據的運行原理。我們也是從指標角度進行分析。
扣除稅評估指標及思路
一、收入類評估分析指標及其計算公式和指標功能
主營業務收入增減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
如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超出預警值范圍,可能普遍存在少計收入問題和多列成本等問題,運用其他指標迅速分析。
這個搞財務的必須都懂得,收入變化巨大,誰看了都會好奇吧,系統也不能免俗。
二、成本類評估分析指標及其計算公式和功能
的單位產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產成品成本×*.
分析單位產品當期耗用原材料與當期產出的產成品成本比率,判斷納稅人是否存在帳外銷售問題、是否錯誤使用存貨計價方法、是否人為調整產成品成本或應納所得額等問題。
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成本-基期主營業務成本)÷基期主營業務成本×*,其中:主營業務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超出預警值范圍,可能存在銷售未計收入、多列成本費用、擴大歐元扣除范圍等問題。
三、費用類評估分析指標及其計算公式和指標功能
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費用-基期主營業務費用)÷基期主營業務費用×*,其中:主營業務費用率=(主營業務費用÷主營業務收入)×*.
與預警值相比,如相差較大,可能存在多列費用問題。
營業(管理、財務)費用變動率=〔本期營業(管理、財務)費 用-基 期營業(管理、財務)費用〕÷基期營業(管理、財務)費用×*.
如果營業(管理、財務)費用變動率與初期相差較大,可能存在稅前多列支營業(管理、財務)費用問題。
成本費用率=(本期營業費用+本期業主用+本期財務費用)÷本期主營業務成本×*.
分析納稅人期間費用與銷售成本之間關系,與預警值相比較,如相差較大,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期間費用問題。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其中:成本費用總額=主營業務成本總額+費用總額。
與預警值比較,如果企業本期成本費用利潤率異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費用等問題。
稅前列支費用評估分析指標:工資扣除限額、“三費”(職工福利費、雇主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扣除限額、交際應酬費列支額(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公益救濟性捐給扣除限額、開辦費攤銷額、技術發展費加計扣除額、廣告費扣除限額、業務宣傳費扣除限額、財產損失扣除額、呆(壞)賬損失扣除限額、總機構管理費扣除限額、社會保費扣除限額、無形財產攤銷額、遞延資產攤銷額等。
如果申報扣除(攤銷)額超過要求扣除(攤銷)標準,可能存在未按規定進行納稅調整,擅自擴大扣除(攤銷)基數等問題。
四、利潤類評估分析指標及其計算公式和指標功能
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利潤-基期主營業務利潤)÷基期主營業務利潤×*.
其他業務利潤變動率=(本期其他業務利潤-基期其他業務利潤)÷基期其他業務利潤×*.
上述指標若與預警值相比相差較大,可能存在多結轉成本或不計、少計收入問題。
稅前彌補負債扣除限額。按稅法規定審核分析允許彌補的虧損金額。如申報彌補虧損額大于稅前彌補虧損扣除限額,可能存在未按規定申報稅前彌補等問題。 營業外收支視乎額。營業外收入增減額與基期相比提高較多,可能存在掩飾營業外收入問題。營業外支出增減額與基期相比支出提高較多,可能存在將不符合規定支出列于營業外支出。
五、資產類評估分析指標及其計算公式和指標功能
凈資產利息率=業績÷平均凈資產×*.
分析納稅人資產綜合利用情況。如指標與預警值相差較大,可能存在隱瞞收入,或閑置未用資產計提折舊問題。
總資產虧損率=(利潤總額+本金支出)÷平均總資產×*.
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期初存貨成本+下學期存貨成本)÷2〕×*.
分析總資產和存貨周轉情況,推測銷售能力。如總資產周轉率或存貨周轉率更快,而應納稅稅額減少,可能存在隱瞞收入、虛增成本的問題。
收支(付)賬款變動率=(期末應收(付)賬款-期初應收(付)賬款)÷期初應收(付)賬款×*.
分析納稅人應收(付)賬款增減變動情況,判斷其銷售實現和可能發生壞賬情況。如應收(付)賬款增長率增高,而銷售收入減少,可能存在隱瞞收入、虛增成本的問題。
人民幣綜合折舊率=基期固定資產折舊總額÷基期固定資產原值總額×*.
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高于與基期標準值,可能存在稅前多列支固定資產折舊額問題。要求企業提供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情況,分析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變化的原因。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其中:負債總額=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資產總額是扣除累計折舊后的凈額。
分析納稅人經營活力,判斷其償債能力。如果資產負債率與預警值相差較大,則企業償債能力有問題,要考慮由此對稅收收入產生的影響。
指標的配比分析
一、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況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長。
1、當下式<1,且相差較大,二者都為負時,可能存在企業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問題。
2、當比值>1且相差較大、二者都為正時,可能存在企業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題。
3、當比值為負數,且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可能存在企業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
對產生疑點的納稅人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進行分析,明了企業歷年主營業務利潤率的變動情況;對“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也異常的企業,應通過年度申報表及名冊分析企業收入組成情況,以判斷是否存在少計收入問題;結合《資產負債表》中“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收取”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數進行分析,如出現“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賬款”紅字和“預收賬款”期末大幅度增長等情況,應判斷存在少計收入問題。
二、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況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長,比值接近1。
1、當比值〈1,且相差較大,二者都為負時,可能存在企業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
2、當比值〉1且相差較大,二者都為正時,可能存在企業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當比值為負數,且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可能存在企業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
對產生本疑點的納稅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結合“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指標,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情況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企業年度申報表及附表《營業收入表》,了解企業收入的構成情況,判斷是否存在少計收入的情況;結合《資產負債表》中“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付賬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數額進行分析,如“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賬款”出現紅字和“預收賬款”期末大幅度增長情況,應判斷存在少計收入問題;結合主營業務成本率對年度申報表及附表進行分析,了解企業成本的結轉情況,分析是否存在改變成本結轉方法、少計存貨(含產成品、在產品和材料)等問題。
三、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況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長。
1、當比值〈1且相差較大,二者都為負時,可能存在企業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
2、當比值〉1且相差較大,二者都為正時,可能企業存在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題;當比值為負數,且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可能存在企業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
對產生疑點的納稅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結合《資產負債表》中“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付賬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數進行分析。如“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賬款”出現紅字和“預收賬款”期末大幅度增長等情況,應判斷存在少計收入問題;結合主營業務成本,通過年度申報表及附表分析企業成本的結轉情況,以判斷是否存在改變成本結轉方法、少計存貨(含產成品、在產品和材料)等問題;結合“主營業務費用率”、“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兩項指標進行分析,與同行業的水平比較;通過《損益表》對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的若干年度數據分析三項費用中增長較多的費用項目,對財務費用增長較多的,結合《資產負債表》中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數進行分析,以判斷財務費用增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水電貸款利息列入當期財務費用等問題。
四、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配比分析
當兩者比值大于1,都為正時,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問題;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視為異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
五、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配比分析
綜合分析本期資產利潤率與上年同期資產利潤率,本期銷售利潤率與上年同期銷售利潤率,本期總資產周轉率與上年同期總資產周轉率。如本期總資產周轉率-上年同期總資產周轉率>0,本期銷售利潤率-上年同期銷售利潤率≤0,而本期資產利潤率-上年同期資產利潤率≤0時,說明本期的資產使用性能提高,但收益不足抵補銷售利潤率下降造成的損失,可能存在隱匿銷售收入、多列成本費用等問題。如本期總資產周轉率-上年同期總資產周轉率≤0,本期銷售利潤率-上年同期銷售利潤率>0,而本期資產利潤率-上年同期資產利潤率≤0時,說明資產使用效率降低,導致資產利潤率降低,可能存在隱匿銷售收入問題。
六、存貨變動率、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配比分析
比較分析本期資產利潤率與上年同期資產利潤率,本期總資產周轉率與上年同期總資產周轉率。若本期存貨增加不大,即存貨變動率≤0,本期總資產周轉率-上年同期總資產周轉率≤0,可能存在隱匿銷售收入問題。
增值稅評估指標及使用方法
一、增值稅稅負率
增值稅負率=(本期應納稅額÷本期應稅主營業務收入)×*.
計算分析納稅人稅負率,與銷售額變動率等指標配合使用,將銷售額變動率和稅負率與必要的正常峰值進行比較,銷售額變動率高于正常峰值,稅負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銷售額變動率低于正常峰值,稅負率低于正常峰值的和銷售額變動率及稅負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點范圍。運用全國出錯、被盜增值稅專用發票查詢系統對納稅評估對象的抵扣聯進行檢查驗證。
根據評估對象上報的增值稅納稅申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其他有關納稅資料,進行毛利率測算分析、存貨、負債、進項稅額綜合分析和銷售額分析指標的分析,對其形成異常申報的原因作出進一步判斷。
與預警值對比。銷售額變動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稅負率低于預警值或銷售額變動率正常,而稅負率低于預警值的,以進項稅額為評估重點,不實是否擴大進項抵扣范圍、騙抵進項稅額、不按規定申報抵扣等問題,互換核實銷項稅額計算的正確性。
對銷項稅額的評估,應側重查證有無賬外經營、瞞報、遲報計稅銷售額、混淆增值稅與免稅繳納范圍、錯用稅率等問題。
二、工商業增加值分析指標
1、應納稅額與工(商)業增加值彈性分析
應納稅額與工(商)業增加值彈性系數=應納稅額增長率÷工(商)業增加值增長率。其中:
應納稅額增長率=(本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
工(商)業增加值增長率=÷基期工(商)業增加值×*.
應納稅額是指納稅人繳納的增值稅應納稅額;工(商)業增加值是指工資、利潤、折舊、費用的總計。彈性系數小于預警值,則企業可能有少繳稅金的問題。應通過其他相關納稅評估指標與評估方法,并結合納稅人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分析,對其申報真實性進行評估。
2、工(商)業增加值稅負分析
工(商)業增加值稅負差異率=〔本企業工(商)業增加值稅負÷同 行業工(商)業增加值稅負〕×*.其中:
本企業工(商)業增加值稅負=本企業應納稅額÷本企業工(商)業增加值;
同行業工(商)業增加值稅負=同行業應納稅額總額÷同行業工(商)業增加值。
運用該指標分析本企業工(商)業增加值稅負與同行業工(商)業增加值稅負的差異,如低于同行業工(商)業增加值平均稅負,則企業可能存在隱瞞收入、少繳稅款等問題,結合其他相關評估指標和方法進一步分析,對其申報真實性進行評估。
三、進項稅控制額
本期進項稅控制額=(期末存貨較期初增加額+本期銷售成本+期末應付賬款較期初減少額)×主要外購貨物的增值稅稅率+本期運費支出數×11%。
將增值稅納稅申報表計算的本期進項稅額,與納稅人財務會計報表計算的本期進項稅額進行比較;
與該納稅人在歷史上同期的進項稅額控制額進行縱向比較;
與同行業、同等規模的納稅人本期進項稅額控制額進行橫向比較;
與專管員掌握的本期進項稅額實際情況進行比較,緩存問題,對評估對象的申報真實性進行評估。
此時,專管員對企業的掌握水平對于系統的高風險和預警識別很重要的,如果專管員認為沒有問題,你也可以逃過一劫!
具體分析時,先計算本期進項稅控制額,以進項稅金控制額與增值稅申報表中的本期進項稅額查看,若前者明顯小于后者,則可能存在虛抵進項稅額和未付款的采購貨物提前申報抵扣進項稅額的問題。
這個指標對于*可能有點陌生,*可以適當自行測算一下。
四、投入產出評估分析指標
投入產出評估分析指標=當期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投入量÷單位產品原材料(燃料、動力等)使用量。
單位產品原材料(燃料、動力等)使用量是指同東部、同行業單位產品原材料(燃料、動力等)使用量的平均值。對投入產出指標進行分析,測算出企業實際產量。根據測算的實際產量與實際庫存進行對比,確定實際銷量,從而進一步推算出企業銷售收入,如測算的銷售收入大于其申報的銷售收入,則企業可能有隱瞞銷售收入的問題。通過其他相關納稅評估指標與評估方法,并與稅收管理員根據掌握稅負變化的實際情況進行比較,對評估對象的申報真實性進行評估。
這個投入產出比以后可能踏入一個新的風口,金稅三期之后,大數據的第三方適配器,可以航天器電力、供暖、供水、統計等社會方方面面的數據,所以,以后納稅人這方面的重點將是一個大問題,也*可能被爆紅燈!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